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商朝之后的周朝京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之前周朝国都在镐京之时称为西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时期。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为“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在思想领域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
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
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打破了列国旧的分野,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春秋时期重要的改革:

  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改革,管仲辅佐齐桓公,采取措施:
1.政治上,国野分治,士农工商分业定居。
2.军事上,建立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
3.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盐铁官营等措施。
结果使齐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齐桓公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
1.魏国李悝变法,李悝辅佐魏文侯,变法内容:
政治上,打击旧贵族,无功不受爵。经济上,发展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另外,制定《法経》维护封建政权。
结果巩固了封建统治,实现了富国强兵,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2.楚国吴起变法,吴起辅佐楚悼王,变法内容:
政治上,实行三世无功而收爵禄。裁汰冗官。军事上,严明军纪,提高战斗力,建立武卒制。

  结果使楚国由弱转强,但楚悼王死后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变法失败。
3.韩国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变法,申不害以“术”治天下,主张依法办事。
4.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和350年,商鞅辅佐秦孝公,进行两次变法。
(1)废井田,开阡陌。(2)奖励军功,军功爵制。(3)推行县制,实行连坐。(4)迁都咸阳,制定秦律。  (5)统一度量衡。(6)焚诗书,禁游学。
影响: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秦国迅速崛起,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然而,变法触及旧贵族利益,商鞅被处死,但新法却深入人心。

  公元前616年楚国势力进入江南,对部族多次进行征伐,长沙地域属楚国。
公元前323年楚国商务船队出汉水,经长沙,南向鄙(今永兴县)抵(今广西全州)。
公元前285年楚设黔中郡,长沙地域属黔中郡。
公元前279年流放沅湘的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自沉于汨罗江(旧属长沙府)

  楚国在今望城县设铜官铸币工场。在今长沙市区修建城邑。(今存古城址在今黄兴路以西,太平街、福胜街以东,坡子街以北,五一西路以南地域内)。

  春秋中叶,楚国在南方崛起,至晚期,其势力逐步扩大到沅湘流域。至战国时期,长沙属楚黔中郡,楚国在长沙经营250余年,长沙的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据长沙发掘的楚墓(近3000座)考证:出土文物有青铜器,铁剑、铜剑和其它长兵器,有铁把锄和其它铁器,还有大量陶器、纺织品、皮革制品、漆器、琉璃器、竹篾器、天平法码等。这些随葬品显示:长沙不仅是楚国在南方的军事重镇,而且手工业生产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商品交换亦相当发达。由于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史记·越世家》记载:“长沙,楚之粟也”,说明长沙是楚国的重要粮食产地。

  楚国时的长沙城邑,已具有初步规模。据考古工作者从五一西路工地发掘的遗址遗物考证,当时城邑范围,大约西至(今)太平街、东至犁头街,南至坡子街,北至春风街、明月池、落棚桥,南北长约850米,东西宽约700米。历史上称长沙为楚汉名城,实非虚美之词。

  楚国晚期,屈原被流放于沅湘之野,零丁飘泊,写出了传颂千古的《离骚》、《九章》等名作,由于他极其悲愤忧伤,自沉于汨罗江  的“长沙屈潭”(距长沙北约50余公里)。司马迁的《史记》载有《屈原贾生列传》,这就是历史上称长沙为“屈贾之乡:’的由来。后人还在长沙建有屈子祠以为纪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