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唐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中外交流等方面,中国在唐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李唐王朝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及哀帝共二十帝,中间在中宗、睿宗之际曾出现过短暂的武周政权。据开元二十八年(740)户部统计,全国共有三百二十八个郡、府,一千五百七十三个县。唐朝的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起单于府,南止日南;都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以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为东都,通称"二京"。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十一年(615)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备突厥,并镇压今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当时,隋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统治阶级一再发生大分裂,地主武装和义军星罗棋布于各地。李渊素有大志,移官太原后,看到隋朝即将败亡,萌动了取而代之的念头。大业十二年,农民起义在全国已居优势,隋朝再也无法集中兵力有效地打击各个武装集团,李渊于次年五月在太原杀死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正式宣布起事。七月,李渊与长子建成、次子世民挥师南下,先后破霍邑(今山西霍县),渡黄河,向西南挺进。十一月间攻入长安。不久,就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大业十四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五月,李渊逼恭帝禅让,自己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仍都长安。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伏兵玄武门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其兄太子建成及四弟齐王元吉,逼高祖立自己为太子。不久,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次年改元贞观。唐太宗即位不久,于贞观二年(628)发大军征讨据有夏州(今内蒙古白城子)的梁师都,师都为其下所杀,夏州归唐所有,至此全国统一。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开明皇帝,接受亡隋的教训,慑于农民起义的余威,与群臣留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出现了天下升平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潭州(长沙郡):高祖武德元年六月十九13(618年7月16 13)改郡为州(据王溥《唐会要》)。三年十一月甲子(初五即620年12月4 13)长沙入唐版图,改长沙郡为潭州。潭州辖长沙、衡山、醴陵(武德四年分长沙县立)、湘乡(《新唐书·地理志》谓武德四年析衡山县置)、益阳、新康(武德四年析益阳设,七年又并入益阳)等六县。长沙县为州治。

  玄宗天宝元年正月廿日(742年3月1 13),改州为郡(据《唐会要·刺史上》),潭州改为长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即757年1月9日改郡为州(据《唐会要》)(《旧唐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谓乾元元年即758年复为潭州,相差一年,时间没有《唐会要》明确,故不取)。天宝时仍辖六县。

  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据《元和郡县图志》),潭州辖长沙、醴陵、浏阳(《新唐书·地理志》:景龙二年(708)析长沙县置)、湘乡、湘潭(《新唐书·地理志》谓元和时湘潭县从衡州改隶潭州;而《新唐书·地理志·衡州衡阳郡》有衡山:上(县),本隶潭州,神龙三年(707)未属,湘潭、衡山两县同为潭州辖县100年左右,绝不是两县曾经互换县名)。《唐会要》载代宗大历四年二月廿四日(769年4月5 日)长沙县升紧县,武宗会昌四年(844)十一月,长沙县新升望县。浏阳一直为中下县。

   贞观元年三月七日即627年4月1日并省州县,始因关河近便,分为具督察区性质的10道(《唐会要·州县分望道》),潭州属江南道。开元廿一年(733)全国分为15道,潭州属江南西道(此时已具行政区划性质)。潭州还受制于湖南都团练观察使(代宗广德二年即764年置)。后期还受制于软化军节度使、武安军节度使。

   附:都督府武德四年(621),置带军事性质的总管府,管潭、衡、永、郴、连、南梁、南云、南营八州。七年二月廿日(624年3月6日)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不满十州为都督府。玄宗开元元年(713)著令户满2万以上为中都督府——据《唐会要·卷六十八都督府》)。潭州有32272户,设中都督府,督潭、衡、郴、连、永、邵(南梁改)、道(南营改)七州(南云州,武德七年废)。

  公元618年萧铣自称梁王,拥兵40万据江陵与李渊抗衡。其部属大司马董景珍出镇长沙,企图降李渊。萧铣遣兵围攻长沙郡,杀董景珍。

  公元620年6月唐高祖李渊封皇孙李恪(李世民之子)为长沙王。

  公元621年初梁王萧铣自置潭州总管府。复置新康县(今宁乡),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并入益阳县。8月-10月,唐赵郡王李孝恭、行军总管李靖南下征讨梁王萧铣,誓师于铜官。10月萧铣平乱,唐置潭州总管府,管潭、衡、永、郴等八州,州治长沙。是年,唐废前朝的五铢钱。长沙县书法家欧阳询为唐代通行制钱“开元通宝”制词并书。

  公元730年李邕为《簏山寺碑》攒文并书。文、书、刻并美,誉为“北海三绝”。寺碑今存岳簏书院。

  公元770年春杜甫游岳簏山、道林寺,并作七言古诗《岳簏道林寺行》盛赞长沙风物古迹。4月湖南兵马使叛唐,杀湖南观察使崔浩,据潭州,城中大乱。杜甫乘舟从长沙县沿江上溯,欲去郴州投靠妻舅郴州刺史崔伟。舟行至末阳遇洪峰,杜逐反潭州。冬,杜甫离潭州赴成都,病中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旋死于客船,时年59岁。

  公元780年潭州刺史沈传师长五言诗,对仗工稳,为律诗定型及唐近体诗开拓者之一。旧有沈《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簏寺》古诗碑藏岳簏山寺,今秩。

  公元806年礼部员外郎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道经潭州,作《长沙驿前南楼感旧》五言绝句及七言古诗《湘上渔人》。其中“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为千古绝唱。

  监察御史刘禹锡贬为朗州(治今常德市)司马,途径长沙,作诗《赠长沙赞头陀》传世。

  公元847年喧宗赦会昌五年毁佛诏令,道林寺僧去太原取回佛经5048卷。

  “长沙和尚”景岑重建簏山寺,改名“鹿苑”,但规模大不如以前。

  公元849年长沙县刘蜕中进士,为隋初开科取士260余年以来长沙郡第一名进士,时称“破天荒”。

  公元855年长沙县铜窑烧制出釉下彩飞鸟瓷壶(先藏湖南省博物馆),釉下彩工艺进入盛期。


相关文档: